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也是一场众志成城的战斗。新型冠状病毒自武汉发现以来,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,中国政府采取了最全面、最严格、最彻底的防控举措,全国人民同心协力,英勇奋战,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。
目前,防控疫情到了最吃劲的关键时刻,必须毫不放松做好防控工作,支持这场对疫情的战斗,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贡献!为此,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医学教育联盟向联盟所有成员机构发出倡议如下:
一、 自觉参与防控工作
1. 国内会员单位增强自我防护意识,掌握自我防范本领;员工及其家人主动汇报,减少出门,遵守规定,自觉隔离。与此同时,积极学习和传播新冠病毒肺炎的预防知识,关注疫情通报,加强防控意识,主动配合防控的各项工作。
2. 境外会员单位需要提高警惕,防范于未然,做好有效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。
3.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保持手卫生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、出门佩戴口罩;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,这是做好疫情防控的关键。
4. 境内外会员单位都要勇于担当,主动履行社会责任;利用专业技能和知识,配合本地区开展的防控工作,力所能及参与医疗援助与物资捐助。
二、 积极推进教学活动
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、守护师生安康、维护校园稳定是教育机构当前最重要的工作。
1. 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,守住校园这片净土,确保师生生命安全。
2. 国内学校停课期间,把“线上教学”变为学校教学的主流方式,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在线教学活动。
3. 充分利用国家网络云课堂、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、中国教育电视台频道节目,指导学生在线学习或收听收看。
4. 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。没有疫情的会员机构伸手帮助疫情严重地区的会员机构,包括输送线上课程资源,提供应对疫情急需的信息、心理疏导、卫生防疫等志愿服务。
三、加强公共卫生防疫
1. 建立预防型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是百年大计。呼吁国家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、传染病防治体系,满足人民群众需要,形成社会服务的平衡。
2. 呼吁联盟的医学教育机构设立更多的公共卫生学院;从最基础环节切入,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与防疫的人才培养和基础科研,并改变目前重预防、轻应急的教学模式。
3. 设立专题,研究设立独立的公共卫生和防疫系统,建立多个层面的治理体系的必要和性可行性。
4. 加强公共卫生国内外合作,召开专题研讨会,邀请知名专家主题报告,学习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和防疫的经验;支持联盟的境内外会员机构开展公共卫生课程的合作。
四、推动国际科研合作
病毒是人类的公敌,国际社会中没有一个成员能避免全球公共卫生事件,尽早战胜新型冠状肺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。
1. 及时分享防疫信息和研究成果,回应各方关切,积极支持疫情国家的防控斗争。
2. 发挥教育系统优势,加强高校针对疫情防控的关键科研,特别是相关试剂、疫苗、药品的研发力度,尽快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疫情防控中。
3. 建立重实绩、重贡献的激励机制,鼓励专家团队和领军人才集智攻关,尽快取得实际应用成果,为战胜疫情提供科技支撑。
4. 设立研究课题,开展与疫情相关的国际共同研究,共同开发防控仪器和设备,防控新技术的转化等。
病毒无国界,流行性疾病需要国际社会合力应对。在这场维护人类健康的斗争中,最重要的是跨越国界的相互理解、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。让我们坚定信心,同舟共济,科学防治,精准施策,打赢这场抗疫之战,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!
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!
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医学教育联盟
中国 沈阳
2020年2月18日